古文学网

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

《送友人入蜀》阅读及答案

作者:佚名

送友人入蜀

李白

见说蚕丛路,崎岖不易行。

山从人面起,云傍马头生。

芳树笼秦栈,春流绕蜀城。

升沉应已定,不必问君平。

【注】这首为唐玄宗天宝二年〔743年〕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,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。君平:西汉严遵,字君平,隐居不仕,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。

14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恰当的两项是

A.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。首联从蜀道难写起,但和《蜀道难》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,这里语调平缓自然,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,感情显得诚擎而恳切。

B.颔联和颈联就蜀道的景象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,充分展现了蜀道“崎岖不易行”的特点,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担忧。

C.“笼”字是评家所称道的“诗眼”,生动、传神,含意丰满,即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的特色又与前面的“芳树”呼应,形象地写出了春林繁盛芳茂的景象。

D.尾联含蓄蕴藉,语短情长,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“升沉应已定”的羡慕,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

E.整首诗风格清新俊逸,以叙述语气开篇,中间展开描写,最后以议论作结,体现主旨,笔力开阖顿挫,变化万千,富有韵味。

15.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,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。

答案及解析:

14.BD   

15.此联对仗严整,想象奇特;描写了人走在栈道上脸侧突起山崖峭壁、马头升腾着云气的奇景,境界奇美,气韵飞动;突显了入蜀之路狭窄、险峻、高危,奇诡的特点,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之情。

14.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”,B,“颔联和颈联就蜀道的景象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,充分展现了蜀道崎岖不易行的特点”赏析不正确,颈联描写的是蜀道瑰丽的风光,并非“不易行”之景;D,“尾联……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”说法错误,尾联是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,而非羡慕。故选BD。

15.试题分析:本题题目是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,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”,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。赏析诗句,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,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该句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,最后指出运用该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,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。颔联联对仗严整,想象奇特就“崎岖不易行”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:“山从人面起,云傍马头生。”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,人在栈道上走,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,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,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,像是腾云驾雾一般。“起”、“生”两个动词用得极好,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、险峻、高危,想象诡异,境界奇美,写得气韵飞动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之情。

点睛:赏析诗句答题一般分三步走:

第一步,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;

第二步,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该句中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;

第三步,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,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。

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,旨在弘扬中华文化,仅用于学习交流,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站务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您认为本页内容:有用(28)没用(2)
分享
<< 返回

见说蚕丛路,崎岖不易行。
山从人面起,云傍马头生。
芳树笼秦栈,春流绕蜀城。
升沉应已定,不必问君平。

古诗分类
友情链接: 文件信息大全 游戏400
© 2015~2024 古文学网 | 免责声明 | 意见箱 | 纠错 | 申请收录 | 邮件:[email protected] | 粤ICP备1500434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