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学网

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

杜光庭的诗词(201首)

41、《山居三首 二》

作者:杜光庭 7(8人评分)

冥心栖太室,散髮浸流泉。採柏时逢麝,看云忽见仙。夏狂冲雨戏,春醉戴花眠。绝顶登云望,东都一点烟。...

42、《山居三首 三》

作者:杜光庭 6.67(6人评分)

不求朝野知,卧见岁华移。採药归侵夜,听松饭过时。荷竿寻水钓,背局上岩棊。祭庙人来说,中原正乱离。...

43、《纪道德》

作者:杜光庭 6.57(7人评分)

道,德。清虚,玄默。生帝先,为圣则。听之不闻,抟之不得。至德本无为,人中多自惑。在洗心而息虑,亦知白而守黑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上士勤行而必克。既鼓铸于干坤品物,信充仞乎东西南北。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,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。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,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。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,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。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,曾未若臯陶迈种兮温恭允塞。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,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。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,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踰绳墨。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,所以...

44、《怀古今》

作者:杜光庭 6.57(7人评分)

古,今。感事,伤心。惊得丧,叹浮沈。风駈寒署,川注光阴。始衒朱颜丽,俄悲白髮侵。嗟四豪之不返,痛七贵以难寻。夸父兴怀于落照,田文起怨于鸣琴。鴈足凄凉兮传恨绪,凤臺寂寞兮有遗音。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,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。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朮,谁能含光遁世鍊石烧金。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,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。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,君不见二疎辞汉飘飘归故林。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,胡为乎怙权恃宠顾华饰与彫簪。吾所以思抗迹忘机用虚无为师范,吾所以思去奢灭慾保道德为规箴。不能劳神傚苏子张生兮于时而纵辩,不能...

45、《题天坛》

作者:杜光庭 6.86(7人评分)

壁立三千仞,坛高接尾箕。顶藏青玉髓,腰隐紫金芝。月挂虚皇殿,云封太乙池。洞天人迹少,鹤宿万年枝。(《古今图书集成·山川典》四六《王屋山部》)(〖1〗《正统道藏》本杜光庭《天坛王屋山圣迹记》收此诗于通真道人名下。通真道人生平未详。干隆《济源县志》卷十六作姚合诗。)。...

46、《上清宫(句)》

作者:杜光庭 7.14(7人评分)

十年重到上清宫,石磴泉梯屈曲通。(《舆地纪胜》一五一《永康军》)。...

47、《寓玉局山寺感怀》

作者:杜光庭 7(8人评分)

一年一度喜春光,及至秋来又感伤。白日似风留不住,青春如水去何忙。眼前有路同归路,身在他乡忆故乡。若不倾心向真宰,也应憔悴鬓成霜。(见民国五年刊周宗麟纂《大理县志稿》卷三十。)。...

48、《诗》

作者:杜光庭 7.14(7人评分)

五百年中降岳灵,神仙风骨鹤仪形。剑光带日冲南斗,鹏翼翻云起北溟。(见《锦绣万花谷》卷二十三。)。...

49、《生死歌诀 一》

作者:杜光庭 7.33(9人评分)

切脉定知生死路,但向止濇中取。看取濇脉喻止代,此是死期之大槩。濇脉喻外有形证,未可断他殂大命。若无形证与代同,尺部见之皆死定。欲知死期何以取?古贤推定五般土。阳土须知不过阴,阴土遇阳当细数。四季中央戊己同,万物凭土以为主。孤阳寡阴即不中,譬取鳏夫及寡妇。假如申年肾代止,十投一岁分明主。尺部失主鬼称尊,其人子年夏季死。鬼贼脉在一年内,此事人间尽称会。春得肺脉死庚辛,愚者反嫌药不对。叔和謌诀精微,但何其中寻取义。尺部伏似树无根,阴毒伤寒合其类。回阳着文后仍看,切骨若无堪下泪。若人六脉动摇摇,又怕其中无胃气。屋漏...

50、《生死歌诀 二》

作者:杜光庭 6(5人评分)

脉分虚实为君说,弦数沉被幷冷热。关前阳脉数弦浮,关后阴沉迟细脉。浮弦而数热兼风,沉细为寒气上攻。阳浮为表阴沉里,尺寸关中看子细。学者要知生死期,九恠脉中定凶吉。结促牢代四脉者,可取死生期岁月。假令四十动一止,一脏无炁死之义。三十动中一止时,三岁二脏死无炁。脉来十动一止之,一岁死期堪下泪。若还十动不满者,动胖炁衰人不起。须当以日定死期,盖为动中不应指。三元正气难拘束,魂魄冥冥随风去。一唿三寸阳炁出,一吸复然阴炁入。阴阳唿吸定息匀,来往升降中不息。肝脉达而风炁生,肾水下而雨滋湿。肺炁清汽上属天,地炁浊而通其嗌。...

杜光庭
    杜光庭(850—933),字圣宾,号东瀛子,缙云人。唐懿宗时,考进士未中,后到天台山入道。僖宗时,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。随僖宗入蜀,后来追随前蜀王建,官至户部侍郎。赐号传真天师。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。一生著作颇多,有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、《道门科范大全集》、《广成集》、《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》、《青城山记》、《武夷山记》、《西湖古迹事实》等。古代著名传奇小说《虬髯客传》相传系他所作。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、斋醮科范、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,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。他对《老子道德经》的研究颇有成就,将以前注解诠释《道德经》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,概括意旨,对“重玄之道”尤其推重。其思想调和儒、道二家的思想,不融佛教,保持道家本色。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,无法见其原貌。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《唐代老学研究——以成玄英、李荣、唐玄宗、杜光庭《道德经》注疏为个案》等。
古诗分类
友情链接: 文件信息大全 游戏400
© 2015~2024 古文学网 | 免责声明 | 意见箱 | 纠错 | 申请收录 | 邮件:[email protected] | 粤ICP备1500434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