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春
朝代:唐代
作者:韩愈
原文:
草木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。
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
译文:
花草树木们似乎都知道春天就要离去,因此它们费尽心思争芳斗艳。
杨花和榆荚没有百花美丽芬芳,只知道飘洒花絮像雪花般漫天飞舞。
注释:
1.晚春: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。
2.不久归: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。
3.百般红紫:即万紫千红,色彩缤纷的春花。
4.斗芳菲:争芳斗艳。
5.杨花:指柳絮。
6.榆荚:亦称榆钱。榆树上长的果实。榆未生叶时,先在枝间生荚,荚小,形如钱,荚花呈白色,随风飘落。
7.才思:文艺创作的思路;文思。
8.惟解:只知道。
参考资料:
1.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463-464
赏析
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。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,于是各逞姿色,争芳斗艳,欲将春天留住,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、榆荚也不甘示弱,化作雪花随风飞舞,加入了留春的行列,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,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,乘时而进,创造美好的未来。...
作者介绍

韩愈(768年—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孟州市)人,汉族,自称“郡望昌黎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。 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唐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。贞元八年(792年),韩愈登进士第,两任节度推官,累官监察御史。贞元十九年(803年),因论事而被贬阳山。后历都官员外郎、史馆修撰、中书舍人等职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裴度的行军司马,参与讨平“淮西之乱”。元和十四年(819年),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。晚年官至吏部侍郎。
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被后人尊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他提出的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散文的写作理论,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四十卷,《外集》十卷,《师说》等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 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...